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這些年以來,泉州市民驚喜的發現,城市與自然越來越融洽,滿街綠色,鮮花綻放,讓市民擁有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烈了。這些宜居環境的締造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投入,更離不開園林行業從業者的辛勤耕耘,泉州市綠園噴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陽便是耕耘者之一……
從“橄欖綠” 到青草綠
30 年只做一件事,可見這個人對這份事業的熱愛與執著。1989 年,在脫下“橄欖綠”離開部隊后,對綠色植物情有獨鐘的陳向陽,把業余時間和節假日都投入到喜歡的園林行業之中去。
當然,從喜歡一個行業到將它變成一個事業來做并不容易。為了了解這個行業,陳向陽從“勤跑”開始。那段時間他經常奔波于全國各地的苗圃基地學習,更是成了廣州中山和漳州百花村苗圃基地的???。
“我是從提供造林苗木開始踏入綠色產業的,那時泉州正大力推進封山育林,對苗木的需求量大,我就上山承包100 多畝的山地來做苗木基地,成為一個‘山里人’,這種狀態持續了3 年多?!标愊蜿栒f。后來隨著我市封山育林的山頭都綠了,造林苗木市場也隨之不景氣,再加上同行競爭的日趨激烈,要把種“綠”發展下去,就要變!他就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,泉州是一個制造業相當發達的地 方,老百姓也比較富足,借鑒其他發達城市的發展經驗,城市環境的提升和老百姓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將成為必然,那么城市對綠色植被的需求就會很大。從那時起,綠色產業的“弄潮兒”陳向陽果敢地將發展重點開始轉向城市,并于1998 年成立泉州市綠園噴泉工程有限公司。
陳向陽還介紹,剛開始的時候城市對綠色植被的需求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大,而且每單的單價都比較低,一般一個工程單子只有2-3 萬元,讓他記憶深刻的是當時承接泉州市郵電局的園林綠化業務,20 多個郵電所的園林綠化加起來也才20 多萬元。即使這樣,陳董事長還是親力親為,用心完成每一個項目。
經過30 年的砥礪前行,目前泉州市綠園噴泉工程有限公司年營收已達20064 萬元,現有高級園藝師5 人,園藝師15 人,是泉州市風景園林協會、花卉園藝協會、林業龍頭企業等多個協會的理事單位、資深會員。歷年來被省工商局、泉州市人民政府評為“重合同守信用”企業,泉州市林業局定點花卉生產基地,2009-2010 福建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2004-2006 年泉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第七輪、第八輪的泉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2019-2021 年第九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。
以工匠精神 打造綠色園林標桿
泉州市綠園噴泉工程有限公司從當初的種植、銷售花卉苗木發展到現在集園林景觀設計、工程施工與養護、苗木花卉生產科研為一體園林綠化龍頭企業,和陳向陽用心做好每一個項目,以工匠精神打造一個個綠色標桿園林是分不開的。
2016 年,公司承接添綠晉江畔晉江下游生態整治工程一期的白水營、筍江、石筍、筍浯、浦西、汀州、沉洲公園,當初陳向陽就誓言將這個項目打造成一個泉州人出游的網紅打卡點。他無數次和同事到現場勘查,結合北峰園原有的800 年“溪墘古渡”、筍江園的“筍江月色”,田安園的“九星連珠”碼頭之一的第九碼頭這些歷史古跡,設計出讓綠色園林和名勝古跡達到最佳相互融合的方案。此外,他們還再現生態自然野趣,讓白水營公園的綠化與夯土墻、花磚墻、蠔殼墻,出磚入石相互成景。目前這些公園已經對外開放,初春的園林盡是一副繁花爭艷的自然美景,成為泉州人周末攜家帶口以及和友人外出游玩的好去處,也成為展示閩南文化建筑工藝的窗口。
不做則已,要做就要做到最好。陳向陽深知一家企業要做得好單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,需要打造特色的企業文化。2007 年,他成立中共泉州市綠園噴泉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,先后納新黨員10 名,要求每名黨員是一面旗幟,讓黨員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引擎。公司秉承“質量第一、安全第一”的原則,以“一流服務、一流企業”的精神,與時俱進不斷吸收先進的施工技術及工藝,提高科學管理水平,充分發揮技術、設備優勢 ,為城市園林建設增光添新。
因為常年以做專做強為目標,這些年下來,綠園人精心打造了一個個的城市綠化標桿園林景點,有精耕園林,創亨綠色藝術的泉州森林公園;有特色蘊于細節,匠心鑄就精品的泉州晚報大廈園林;有為豐澤增加一個“綠脈”的豐澤廣 場;有道路與綠化最佳典范的沿海大通道惠安段和石獅福輝路段;有體現和諧的豐澤區政府綠化;有描繪一道美麗自然風景的敏月公園改造;有體現城市道路綠化錯落有致的刺桐路;有弘揚工匠精神,打造品質之城的迎賓館綠化等一大批綠化工程,給古城“東亞文化之都”泉州披上一縷縷醉人的綠。
助農脫貧致富 打造有文化的綠色園林經濟
企業發展壯大后,陳向陽不忘回饋社會,積極帶動農民兄弟脫貧致富。發揮豐澤、洛江現有六個苗圃、755 畝基地作用,優先吸納農村的富余勞動力,讓城郊失地(村改后)農民成了有地的工人,目前已有240 戶農戶與企業成為緊密利益共同體,每年每戶可增加收入20000 元。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地科技生產和綠化工程施工方面,企業還與200 多名本地熟悉業務的農民緊密合作,確保農戶、專業戶和城市失地農民(村改后)有合法、穩定收入。從2016 年開始,企業更是無償推薦綠化農民工到晉江下游整治,據統計, 近三年來公司已成功推薦200 多名綠化農民工,他們每年每人收入近50000 元。
此外,公司還開辦藝荷園素食,八年來堅持每周日組織傳統文化讀書日,免費贈送書籍,聘請老師輔導兒童,七十歲老人和環衛工可在藝荷園免費用餐。十幾年來他堅持每年讓企業黨支部牽頭、組織員工訪貧問苦、捐資助學辦學,關心環衛工,慰問孤寡鰥老人。
成功屬于過去,市場在不斷變化,不發展就會被行業所淘汰。懷揣建設美麗鄉村赤心的陳向陽時下有了新的發展理念,他將利用苗木花卉基地和農戶閑散庭院,探索綜合性園林休閑基地開發。此外,他們還將開發山地資源,以特色泛農創意為產品鏈,提供一個集傳播傳統文化、休閑、娛樂為一體的有文化韻味的“大自然會所”。
Copyright (c) 2019-2020 泉州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民政福利大廈四層 電話:0595-22982935 傳真:0595-22982936 郵編:362000
瀏覽人數:2908634 閩ICP備20001134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