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
2020年12月8日-9日,中國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在合肥市召開,并首次發布“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”。數據顯示,2020年合肥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的數量為28家,總估值為261億元,位列全國第6位。此外,從各大城市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的GDP數據來看,7座萬億GDP候選城市中,5座GDP超7000億元,其中泉州以7472.25億元位居第一,合肥以7182.25億元位居第四。從2009年至2019年,合肥是省會城市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。GDP從2009年的2102.12億元到2019年9409.4億元,增幅347.61%,排名首位。相比同樣快速增長的泉州,合肥的速度更為驚人,其背后的原因在哪里?這一期的他山之石,我們一起讀一讀——合肥,這座與泉州同為GDP“萬億元”梯隊的城市,或許會有新的啟發。
從省會之疑,到引領安徽邁進長三角,從中部地區墊底到增速第一,合肥這十年間為何能飛速連跳?答案是科技與產業創新。
合肥是繼北京、上海之后,全國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,擁有中國科大等高校61所,中央駐肥科研機構8家,國家級(重點)實驗室10個,與高校院所共建協同創新平臺26個……依靠科技與產業創新,合肥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中占得先機!
深圳速度
2020年6月,新華社華人號發表了一篇名為《中國中部的“深圳”合肥》的文章,將合肥與深圳“相提并論”,引起了廣泛關注。
那么,合肥緣何成為“中部深圳”?第一,從發展速度上來看。
1996年深圳市的GDP為1048億元,2010年為9510億元,距離一萬億一步之遙;2006年,合肥GDP為1073億元,2019年為9409億元,距離一萬億也只差一步。
同樣的13年,一樣的增長速度。
回首過去,從5條馬路的小縣城,搏到了800萬人口、萬億GDP的中部大城。相比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深圳可能并不那么亮眼,但是對于一個不沿海、沒有特殊政策支持的小縣城,合肥的發展可以說更加艱難。
第二,從科技創新來看。
2020年11月,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平臺揭牌。目前,我國共擁有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,除合肥外,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、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、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。
走在合肥街頭,你能感覺到資本和科技的力量正在塑造這座城市。一位本地開發商表示:未來合肥最好的位置既不看學區,也不看商業,而一定是“腦力資源最密集”的地方,“就跟硅谷一樣?!?/p>
科技引領
作為一個不靠邊,不臨海的內陸城市,有著明顯的“天然不足”,合肥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科技創新的前沿地帶?
這還要從中科大的遷校說起。1969年,由于國際環境突變,北京決定向外遷出一批重點高校,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在外遷的高校之列。
科大遷到哪?一時難以決定。在經歷了河南、江西和湖北的婉拒之后,安徽向中科大拋出了橄欖枝。當時安徽并不是最合適的,但卻是最有誠意的。
為了留住中國科學的苗子,安徽省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學校需求,竭盡全力騰挪全市乃至全省的資源支持:土地、電力、醫院、暖氣、財政……有求必應,全力支持學校的發展。
現在回過頭看,仁至義盡的合肥也收到了中科大這所頂級名校的回饋:繼北京之后的第二個國家科學中心;3個國家實驗室,僅次于北京;中電38所等一大批研究所先后落地合肥;更不用說源源不斷的人才。
目前,在肥服務院士133人,各類人才190萬人,擁有大量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,國家實驗室實現首批首掛,是我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……合肥已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、全球科研城市榜二十強、國家創新型城市十強。
投行思維
整個互聯網世界對于合肥的崛起,有兩種打開方式,一種稱之為“中部深圳”,對其羽翼漸豐的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垂涎不已;另一種則津津樂道合肥的“投行思維”,把合肥每隔數年的產業冒險描寫成一部驚心動魄的好萊塢大片,雖然過程曲折但每次都能摸到王炸。
2007年,京東方因為在國外液晶巨頭的降價沖擊下由盈轉虧,管理層被股民們罵得狗血淋頭。而當時的合肥,掏出了自己財政收入的80%托底給京東方建設液晶面板6代線,被吃瓜群眾稱為新型政府韭菜。
現在,京東方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面板企業,成為液晶面板國產化的領軍企業。而它在合肥的投資已經超過1000億,并為合肥帶來了上下游產業鏈數百家配套企業集群,讓合肥在家電行業外又增加了新型顯示產業支柱。
有了京東方的成功先例,合肥在顯示屏之外看上了另一個產業——半導體存儲。2017年,合肥市政府和兆易共同成立合肥長鑫,開始燒錢干DRAM芯片的研發生產。2019年,量產的內存條,在京東上已經被搶到無貨。
2019年,新能源汽車企業蔚來虧損114億,股價從早期的10美元附近,跌到了1.5美元,市值蒸發超過5/6。蔚來命懸一線,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合肥又出手了。這次出手,讓合肥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有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。
目前,合肥擁有京東方所搭建的液晶面板研發制造產業鏈;還有芯片研發制造“芯屏器合”;更有科大訊飛、商湯科技、中科寒武紀這些智能企業。在這些關系到中國未來的高端制造業升級換代的路上,合肥已經不可或缺。
新華社《中國中部的“深圳”合肥》一文中指出,合肥能從一個“無中生有的小縣城”,華麗轉身為與上海、北京齊名的“國家科學中心”城市,正是用“四全服務”(全心、全力、全面、全程)和傾城之戀擁抱科技,培育出一個又一個的科創企業,形成完整的高端的科創產業鏈,使合肥成為了“創新之城”! (網宗)
相關鏈接:
泉州有望成為我國第18個GDP超一萬億元城市
截止2019年年末,我國有17個GDP萬億城市分別是: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廣州、重慶、蘇州、成都、武漢、杭州、天津、南京、寧波、無錫、青島、鄭州、長沙、佛山。
2019年GDP總量在9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有7座,分別是泉州、東莞、濟南、合肥、福州、南通、西安。這些城市是2020年最有希望成為“萬億俱樂部”新成員。
根據泉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,2020年1-3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472.25億元,同比增長1.5%。經濟增長已經轉正,也就是說泉州萬億GDP的俱樂部的入場券已經到手。GDP破萬億,第四季要達到2527.75億元。從目前來看,只要第四季度增長不是負增長,突破萬億不是問題。 (劉文艷)
Copyright (c) 2019-2020 泉州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民政福利大廈四層 電話:0595-22982935 傳真:0595-22982936 郵編:362000
瀏覽人數:2903869 閩ICP備20001134號-1